

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高投集团积极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依托“服务区+”路衍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,聚焦护民生、办实事、促振兴,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“高速畅行、美好出行、发展振兴”等方面民生实事难题,进一步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,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聚焦主战场全力建设服务区,建设温馨舒适的“交通之家”。一是打造新型服务区。满足群众美好出行。结合人民群众高品质出行新期待、新需求,成立新型服务区建设专班,按照“一区一策、一区一品、成熟一对推进一对”的总体要求,试点打造龙宫旅游集散型服务区、新站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主题服务区、乌江黔北特色地域文化服务区、云雾茶旅融合主题服务区等6对新型服务区,拓展高速服务区公共服务功能。二是布局建设油电站点,确保高速畅行。针对高速服务区加油站点少、充电桩数量少、充电慢、找桩难、里程焦虑等问题,组建能源项目建设专班,统筹调度新建成高速公路加油站9座,合计投营高速加油站达50座;抢在国庆节前完成了第一批关岭、龙宫等20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投运。年内将累计完成45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任务,覆盖达30余个区、县的高速路网。日趋完善的油电站点,有效满足高速路加油充电需求,确保高速畅行。三是发力环境治理,保障群众绿色出行。推进“多彩贵州·最美高速”创建,实施服务区绿化、亮化工程,开展12期服务区环境专项治理活动,通过“自主创新+联合攻坚”的形式,研发投运“一种智能地埋式分类压缩垃圾站”和ECOF(微电解、微载体、微好氧、微絮凝)四微物化膜工艺污水处理技术,优化提升服务区现场环境。
瞄准主阵地提升综合服务力,打造情满旅途的“高速驿站”。一是精心打造“党员驿站”,为广大司乘提供“全天候”“一站式”服务。按照试点先行,逐步推进的方式,在龙宫、肇兴等4个高速服务区设置了“党员驿站”,免费为司乘人员提供开水、医药、手机充电、汽车加水等综合服务,同时,还丰富完善了党建宣传、旅途休息、信息咨询、急救处置、产品销售、参观打卡等内容,服务更全面。二是用心打造司机党建服务阵地,建成让货车司机满意的“司机之家”。针对广大货车司机休息需求,投入60余万元,在龙宫、天星桥等7对服务区试点打造了集餐饮、休息、停车、安保、沐浴、洗衣、如厕、住宿、汽车维修于一体的多功能“司机之家”,免费开放提供给进入服务区的货车司机使用。三是设置“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”,解决户外劳动者难题。为有效解决户外劳动者喝水难、热饭难、歇脚难、如厕难等实际问题,按照“有统一的标识名称、有合理的站点布局、有健全的服务设施、有完善的服务功能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、有地图的查询功能”标准,在龙宫、 茶店等11对服务区建设了20个“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”。四是研发“发票扫码枪”,提升加油服务质效。针对高速加油站加油时人工开具发票时间较长、排队久影响司乘美好出行等痛点问题,联合技术方研发发票扫码枪,在16座加油站安装使用,开票过程仅需5-10秒,相比于传统开票方式的低效率,大大提升了加油服务质效。五是打造多元立体的服务体系,提升综合服务能力。创新探索“问询投诉处”的主动服务模式、党员责任区定责定点定岗式服务,推动服务窗口前移;大力开展“贵州高速集团清障救援”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推广;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,安装智能查询系统,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;推进高速路地气象、旅游、交通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,利用沿线LED显示屏、滚动大屏、高杆媒体及时发布当地资讯、高速公路通行及服务区相关信息,提示驾乘人员合理调整出行方案,彰显“人性化、主动化、智能化”服务理念。
谋定“大奉献”融入社会大发展,贯通利民惠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一是线上线下齐发力,助力“黔货出山”。发挥高速行业优势,强化企地合作,实施农特产品品牌化营销策略,打造了“寻稻记”“丰土社”自有品牌,依托“贵高速·最汇购”线上销售平台和品牌连锁门店,优先将省内名优水饮农特产推向省内13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门店,持续用力加大宣传推广和营销促销。截至目前,累积帮助销售贵州本地农特产品6.4亿,带动全省500余家农特产企业发展。二是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直销模式增加群众收入。针对高速服务区沿线群众季节性农产品销售不规范、沿线流动销售安全隐患大等难题,在龙宫服务区等为高速服务区沿线及周边群众划区域定位置,免费提供农产品直销摊点,保障群众安全规范有序进场开展销售活动。三是按需设岗,保障就业需求。发挥行业优势,借助服务区建设和经营管理,抓好就业保障工作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今年新增的7对服务区,2对停车区,便带动就业人数205人。其中合同制员工2人,劳务派遣/外包人数12人,经营单位员工46人,物业人员145人。
(文:李相浩 图:党群工作部)